聊聊网络“隔空猥亵”
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,以 "隔空猥亵" 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形态悄然滋生。2020-2022 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7761 人,其中 "隔空猥亵" 占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近六分之一(最高人民检察院,2023)。此类犯罪通过网络媒介实施非接触式侵害,其隐蔽性、跨地域性和证据易逝性给司法实践带来新挑战。本文从法律构成要件切入,结合典型案例与最新司法解释,探讨该行为的刑事规制路径与合规建议。
一、法律定性的核心要件
(一)行为模式的特殊性
隔空猥亵以互联网为媒介,通过 "个性交友"" 童星招募 " 等幌子,诱骗未成年人发送隐私部位照片、视频或进行裸聊。与传统猥亵的物理接触不同,其行为具有时空分离特征,但最高检第 43 号指导案例明确,此类行为通过画面直接侵害儿童人格尊严,与身体接触猥亵具有同等危害性(最高人民检察院,2018)。2023 年司法解释进一步将胁迫、诱骗未成年人进行网络裸聊等行为纳入猥亵儿童罪规制范围(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,2023)。
(二)构成要件的特殊性
1.主体要件:一般主体,年满 16 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。
2.主观要件: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的直接故意,且明知被害人系未成年人。
3.客观要件:通过网络实施诱骗、胁迫等行为,致使未成年人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或实施淫秽行为。值得注意的是,针对儿童的非强制性诱骗行为亦构成犯罪,这与强制猥亵罪的构成要件存在显著区别。
4.客体要件:侵犯未成年人的性自主权、人格尊严及心理健康,其法益侵害程度与传统猥亵相当。
(三)司法认定的特殊问题
1.电子证据的收集:虚拟身份、聊天记录删除等问题导致取证困难,需依赖平台数据恢复与司法协作机制。
2."公共场所当众" 的认定:网络空间是否构成公共场所存在争议,现行司法实践倾向于对封闭聊天环境不认定为当众,但可能适用 "其他恶劣情节" 加重处罚(中国社会科学网,2024)。
3.被害承诺的无效性:基于儿童身心发育特点,其自愿发送隐私内容不构成违法阻却事由(豫法阳光,2024)。
二、风险防范建议
(一)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
1.家庭层面:家长应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监管,安装过滤软件,定期开展性教育与防侵害培训。
2.学校层面: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,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学生风险识别能力。
3.平台层面:建立未成年人账号分级管理制度,对异常行为实施智能监测,完善举报响应机制。
(二)完善司法应对机制
1.证据规则优化:建立电子数据快速提取通道,明确网络平台的司法协助义务。
2.量刑标准细化:对传播隐私内容、多次作案等情形设置梯度化量刑规则。
3.跨区域协作机制:建立网络犯罪案件管辖协调机制,提升跨地域取证效率。
(三)强化社会共治
1.建立举报奖励制度:鼓励公众参与监督,对有效举报给予物质奖励。
2.开展专项整治行动:定期清理涉未成年人色情信息,对违法平台实施联合惩戒。
3.加强心理干预:建立性侵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绿色通道,提供长期跟踪辅导。
三、结语
隔空猥亵的刑事规制不仅是法律问题,更是社会治理难题。通过完善立法、强化司法、深化教育、优化技术的多维度协同,方能构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网。唯有坚持 "最有利于未成年人" 原则,才能有效遏制此类犯罪蔓延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空间。
参考文献
[1] 最高人民检察院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[R]. 2023. [2] 最高人民法院,最高人民检察院。关于办理强奸、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[Z]. 2023. [3] 中国社会科学网。刑法如何规制网络隔空猥亵儿童行为 [EB/OL]. https://www.cssn.cn/skgz/bwyc/202407/t20240723_5766163.shtml, 2024-07-23. [4] 豫法阳光. 【以案释法】警惕 "隔空猥亵",没碰到也是犯罪 [EB/OL]. http://m.toutiao.com/group/7361690177745748532/?upstream_biz=doubao, 2024-04-25. [5] 首都网警。警惕!莫让 "隔空猥亵" 毁了孩子的童年 [EB/OL]. http://m.toutiao.com/group/7360594475980325411/?upstream_biz=doubao, 2024-04-22.